2017年8月23日正是世界大學運動會熱鬧地在台北舉辦的日子,在台灣歡欣迎接第12面金牌的同時,奇美醫療體系(以下簡稱:奇美)也在當日與研究合作夥伴長庚大學攜手將口腔癌早期診斷新技術轉移給世延生醫股份有限公司,預計在今年底將發展出唾液檢測試紙,進行人體試驗並加速推廣到臨床應用,為台灣癌症防治做出貢獻。
台灣國民健康署自1999年開始推行高風險族群口黏膜篩檢活動,藉此找出早期癌症甚至癌症前期病人,以利降低癌症發生與醫療支出,2010年更擴及全國,每年篩檢人數已超過百萬人。在政府積極推行此一防治策略下,台灣口腔癌發生率的上升在當年之後的確受到明顯控制(圖一),但是發生率上升的趨勢僅是減緩並未下降。可能原因是初級口腔篩檢完全依賴醫師肉眼判定,除了醫師經驗會影響成效之外,白袍恐懼症造成高風險民眾不願主動接受篩檢的因素也讓篩檢無法達成完整的效果。此次奇美醫院與長庚大學合作的新技術採取唾液檢驗的方式(圖二),其特點是:第一、採樣容易,民眾的接受度高。第二、不受採樣環境影響,社區甚至居家也可採樣,並於採樣後可逕行檢測,再交由醫師判斷進一步診療方式。第三、可重複取樣,易於操作,所以可應用於癌症病人與高風險民眾追蹤之用。
產學研醫攜手 首台慢性傷口癒合治療儀問世
整合台灣生技醫療與ICT兩大優勢,匯聚產學研醫豐沛能量,聚焦精準醫療。世延生醫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研院儀科中心)、成功大學、成大醫院及川亘科技共同攜手開發出首台「結合電刺激與紅外線治療的慢性傷口癒合治療儀」,在「2019醫療科技展」中展出。
「慢性傷口癒合治療儀」是藉由世延生醫已具備的電刺激核心能量,成功大學的創新研究與臨床前試驗,國研院儀科中心的試製與法規認證輔導,再加上成大醫院的臨床評估與驗證,同時借助中科廠商醫療銷售通路,共同針對長期無法癒合慢性傷口,提供改善的治療方式,期造福廣大慢性傷口患者。
瞄準特定傷患
搶攻逾百億商機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統計,每年花費在治療慢性傷口上的經費高達10億美元,另外根據市場研究報告,預估2019年全球貼布及敷料市場產值可高達新台幣183億,加上已開發國家人口趨向高齡化、糖尿病及肥胖人口增加,亞洲如中國、印度和日本市場尚未開發,可預期未來傷口照護的需求龐大。
糖尿病患者的傷口不易癒合,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光是台灣目前就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且每年還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對於照護慢性傷口將成為醫療的沉重負擔。成大醫院整型外科主治醫師潘信誠指出,這次的合作主要是針對難以癒合的皮膚慢性傷口,找到一個可以促進皮膚癒合的輔助方法,透過儀器提升細胞增生的能力,達到加快傷口癒合的目的。
潘信誠說,所謂的「傷口癒合」是人體的自然生物過程,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慢性疾病或傷口感染的原因延緩,而導致血液流動和皮膚再生的速度變慢,此時使用傷口照護敷料可以有效的促進傷口癒合,同時減少感染的風險,若再加上使用慢性傷口癒合治療儀對於傷口照護具有正面幫助。
技轉加值技術
指標性創新醫材
以開發口腔癌生物標誌免疫快篩試劑為主的世延生醫,著重在胰臟癌與肺癌等重大癌症早期篩檢預防與治療,並透過技轉及產學合作等方式技術加值。
世延生醫董事長邱宏達表示,這次發表的「結合電刺激與紅外線治療的慢性傷口癒合治療儀」是電刺激技術的延伸,讓傷口照護可以得到良好的解決方式。邱宏達說,透過國研院儀科中心了解到成大團隊的創新研究能量,又得到國研院儀科中心的技術輔導,才能使世延生醫現有經皮神經電刺激器產品可以技術加值,再加上目前透過成大團隊的臨床前試驗與反覆的驗證確效之中,及科技部中部管理局加速中部地區生醫產業創新計畫協助,相信不久之後,慢性傷口癒合治療儀可望成為指標性的創新醫材產品。
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葉明龍教授表示,研究中發現,當皮膚受傷後,傷口癒合過程中會有明顯的電流流動,這是正常傷口癒合所必需的,此外臨床前試驗也發現不同型式的電流刺激,會有促進細胞釋放生長因子與移動的作用,傷口也有加快癒合的現象。同樣的,以紅外線促進傷口癒合也有相當多的研究及實證資料,但這與電流促進傷口癒合的方式並不相同,因此發想出將二者結合成促進傷口癒合的治療儀。
國研醫材聯盟
一站式醫材加速器
國研院儀科中心於2014年創立國研醫材聯盟,目的是在於配合北、中、南科學園區發展特色,串接醫療電子、高分子醫材及金屬醫材三大醫材技術能量,從技術、檢測、法規、驗證、臨床到資金大隊接棒全程服務,而為使產業可以加速前進,去年並升級至「一站式醫材加速器」,也協助研發團隊產品與國際市場接軌,大幅降低醫材產品的研發成本及風險,提高成功率。「重視客戶的客戶需求」在短短時間內受到產業界與學術界的青睞,從聯盟成立至今已經協助輔導的研發團隊與平台超過130家,服務件數逾200件,並且突破法規限制,累計輔導國內外醫材產品上市許可共計20案,成效顯著。
「醫材的重點在於安全有效、品質穩定,取得認證更是關鍵。」國研院儀科中心主任楊燿州指出,儀科中心可協助廠商縮短從一開始的發想、設計、元件以及紀錄的時間,更快速的取得認證許可。
楊燿州說,了解醫生的臨床需求,進行評估,再透由需求,主動去發掘學校具有產業化的潛力技術或專利,將加值、升級融入產業需求,讓產業界的商品化有實際的出海口是國研院儀科中心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再加上國研院儀科中心可以提供的雛型品製作、產品試量產等技術加值服務與創新商業模式輔導等多樣化的服務,可以有效把醫界的需求、學界的能量、與業界技術串連在一起,成為產學研醫密不可分、最佳的合作拍檔,進而提高新創產業的成功率,最終希望達到「產品國際化、聚落全國化」的目標。
世延生醫 公司基本資料
公司簡介
世延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世延生醫)於2016年12月成立,世延團隊的核心理念,即是期望透過非侵入式生物標誌檢測服務平台,針對癌進行簡單、迅速且準確的檢驗,有效病情管理。
世延團隊將積極與其他各學研單位密切合作,共同推動癌症快篩及其他癌症篩檢技術朝創新醫療器材產品化實現;並將努力推廣該產品進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之計畫,提供未來精準之診斷與治療最佳方案,以謀國人與世人健康的最大福祉。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
66387476 |
公司狀況 |
核准設立 |
公司名稱 |
世延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S&T BIOMED CO., LTD.) |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
|
資本總額(元) |
100,000,000 |
實收資本額(元) |
20,000,000 |
代表人姓名 |
邱宏達 |
公司所在地 |
新竹科學園區新竹縣竹北市生醫路2段2號3樓R306室 |
登記機關 |
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
核准設立日期 |
105年12月16日 |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
108年06月26日 |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
無 |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
無 |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
所營事業資料 |
F108040 化粧品批發業(限區外經營) F208040 化粧品零售業(限區外經營) I199990 其他顧問服務業(限區外經營)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G01010 生物技術服務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IZ99990 其他工商服務業(限區外經營)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限區外經營) CF01011 醫療器材製造業 F108031 醫療器材批發業 F208031 醫療器材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研究、設計、開發、試製及銷售:非侵入式口腔癌檢測平台 |
世延生醫全球首家口腔癌檢測試劑工廠開幕
經濟日報 楊鎮州
世延生醫股份有限公司(世延生醫)全球首家口腔癌檢測試劑工廠,今(12)日於新竹生醫園區第二生技大樓舉行開幕典禮,預計未來新廠生產產線營運後,將有助解決全球口腔癌篩檢約2.37億人的龐大潛在需求量。世生醫新廠總面積約為208坪,預計可增加檢測試劑每月產能達1,000盤、快速檢測試片的產能每月10萬劑。包括國科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王永壯局長、國研院儀科中心楊燿州主任、柳營奇美醫院黃順賢院長、長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中心余兆松主任、國立成功大學新創加速中心葉明龍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孫家偉所長、中原大學張雍副研發長等都受邀參加新廠剪綵典禮,共同見證台灣精準健康重要的里程碑。
世延生醫邱宏達董事長表示,該公司成立八年,核心技術為「非侵入式癌症生物標誌檢測平台」,現階段主力開發口腔癌生物標誌免疫檢測試劑產品。針對口腔癌新生物標誌 MMP-1,開發了「ELISA 檢測試劑套組」與「膠體金試紙型快速檢測盒」兩種體外檢測試劑產品,用以輔助診斷口腔癌。目前口腔癌篩檢或診斷尚無任何常規使用的分子診斷工具,世延生醫的產品將有助於實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利於口腔癌防治。新廠符合台灣QMS和ISO 13485的檢測試劑工廠,落成後將使世延生醫加速推升全球的產品佈局,相信對癌症患者是一大福音。
台灣口腔癌盛行率位居全球之冠!根據2020年WHO統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65萬7千名口腔癌和咽喉癌的新病例,換算下來每10萬人中大約有9人會得到口腔癌,而台灣的罹癌比例則是每10萬人有32.46人,堪稱口腔癌發生率之最。目前檢測方式以醫師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的口腔黏膜篩檢為主,若發現有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則在疑似病灶處進行組織切片檢查,以做為診斷依據;然而口腔黏膜篩檢須由專業的口腔保健人員,諸如牙醫、口腔衛生保健師、牙科治療師、口腔衛生治療師等施行,且由於口腔癌病程包括有白斑、疣狀突起、口腔黏膜纖維化等超過20種的癌前病變(臨床非認定為癌症,但需要定期追蹤),因此導致口腔癌確診的難度,以及確診時病患往往都已是癌症三期以上。
世延生醫於 2016 年 12 月成立,秉持著「世人健康、延年益壽」精神,從長庚大學技轉口腔癌唾液生物標記組(salivary biomarker panel),並展開檢測試劑的開發。根據長庚大學前期研究指出,透過這個新發現的口腔癌唾液生物標記組和基於此組合的風險係數評估計分系統,以非侵入性的檢測方式預測口腔癌風險,比起現行醫師目視的口腔癌黏膜篩檢的精確度更高,經實驗證明具有可偵測 88%早期(第一、二期)口腔癌的敏感度與 80%的特異性,及預測高風險癌前病變惡性轉為口腔癌的效力。
國科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王永壯局長致詞表示,近年全球遭逢 COVID-19 疫情衝擊,但竹科生技產業投資案絡繹不絕;截至 111 年 8 月底,新竹生醫園區已引進 74 家公司,投資金額達新台幣 455.88 億元,園區土地及廠房核配率均已達 98.5%,已型塑出完整生醫產業鏈及 Bio-ICT 發展重鎮。世延生醫結合國內頂尖醫產團隊技術,藉由產學技轉的方式,開發非侵入式生物標誌檢測服務平台,可針對癌症進行簡單、迅速且準確的檢驗並進行有效的病情管理;是全球首家口腔癌檢測試劑工廠,管理局非常鼓勵且樂見其成。國研院儀科中心楊燿州表示,世延生醫是國研院儀科中心孵育下成立的公司,一路從進駐育成中心、從旁協助產品驗證、法規依循,看著世延生醫一步一腳印茁壯成長,新廠設立在國科會新竹生醫園區管理局的園區聚落鏈結,深耕在地,非常值得慶賀。世延生醫現已針對不同臨床診療階段而成功開發「世安EarlyFound® 口腔癌ELISA檢測試劑套組」與「世安EarlyFound®口腔癌快速檢測試片」兩種產品(如下圖說明);其中「世安EarlyFound® 口腔癌ELISA檢測試劑套組」已於2020年年底取得歐盟CE認證。兩種產品現正於台灣進行送證用臨床試驗,預期2023年年初取得台灣的上市許可;而在這之前,全球臨床應用尚未有常規使用的口腔癌分子檢測試劑,透過世延生醫全球首家口腔癌檢測試劑工廠,除了奠定於口腔癌新腫瘤生物標記體外檢測試劑開發經驗之外,並將投入如胰臟癌、肺癌等腫瘤生物標記開發與商品化外,更可運用建置之檢測試劑工廠進行CDMO服務,讓世延生醫在人民福祉盡一己之力,共同帶動台灣精醫材發展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