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產多晶矽不敵中國,寶德能源宣布破產

消息指出,去年成功產出半導體多晶矽的寶德能源其實已在今年 2 月 27 日聲請破產,擔任大股東的行政院國發基金等政府機構預計將面臨高達新台幣 30 億元的虧損。

寶德能源是在 2010 年成立,最早的大股東為華新麗華及中美晶等,原本專攻太陽能電池原料多晶矽,希望能實現自產。由於多晶矽市場熱價格高昂上看 120 美元,但台灣必須全部仰賴進口,所以不少相關業者試圖進行國產化。

到了 2014 年,行政院等政府機構也開始對其進行投資,持股近 13%,並取得一席董事,但當時多晶矽由於中國供給大增,市況並不佳,所以剛蓋好的新廠房並沒有立即投產,避免進行折舊,但仍然出現淨損失。而後,情勢並未改善,不僅是台廠,各國因難與中國業者競爭也開始紛紛退出市場。

不過寶德在 2016 年再度向銀行進行聯貸 32 億元,且國發基金也在隔年宣布再投入 4.25 億元,繼續建置多晶矽產線,但此時多晶矽價格已在 6 年內下殺至 1/10,所以就算勉強營運,市場也並不看好寶德能夠獲利。2018 年寶德再度募資,但民間已顯然失去興趣,儘管寶德在 2019 年成功產出了半導體級多晶矽,也難以避免走上破產的命運。

當然這也是因為,現政府也不願繼續支持,如今多晶矽價格又再度暴跌,每公斤僅餘 8 美元,大概只有巔峰時期的 6%,急遽的價格下跌對產業產生不可逆的衝擊,許多原本打算走一條龍的廠商通通都遭受損失,寶德能夠支撐至今已算是不容易。當然除了國發基金外,還有華新麗華也估計要認列約 16.8 億元損失。

聯貸銀行團同樣也受到衝擊,其中主辦行兆豐銀約有 20 億元曝險,其次一銀約 14 億及台新 12 億,其他如華南銀、台銀、彰銀、合庫銀、台企銀等也都有數億元不等的呆帳。所以正在商討鑑價與法拍流程,設法讓擔保品,也就是寶德的雲林麥寮廠房如何能賣出好價錢。

不過無論如何,寶德能源已確定無力還款,各銀行今年應該都會對此提列壞帳,財報多少都會受到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寶德不僅產多晶矽,還包括半導體級氫氣等特用化學品,其破產似乎也暗示台灣難以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前進。